來源:騰氏水產商務網 時間:2022-12-09 10:55:26 查看:
嚴格來講,魚類的越冬期間一般指池塘開始結冰到冰面融化。養殖生產上把魚類停止攝食的階段作為越冬期。我國地理幅員遼闊,冬季氣溫從北到南相差較大,魚類越冬期的持續時間長短不一、越冬面臨的溫度對魚類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相應的應對措施也不一樣。東北地區冰封期長達5個月,華北地區每年冬季的12月至次年的元月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結冰期較短。華中地區和華東地區,極少有結冰期。近幾年魚類養殖生產因為越冬問題造成的漁業損失越來越嚴重,最常見的越冬問題為掉膘(圖1為消瘦草魚,圖2 為正常草魚)、死魚(圖3)、肝膽綜合癥(圖4)、營養不良等。魚類在冬季水溫較低的時間段基礎代謝降低,攝食減少或停止,以下從營養學和免疫學的角度分析魚類越冬期的生理過程以及越冬管理方案。
圖1,消瘦草魚
圖2 ,正常草魚
圖3 越冬期死魚 圖4,肝膽綜合癥
一、從營養學的角度認識魚類越冬
魚類飼料中的營養物主要有蛋白質、油脂和糖。越冬期間溫度低,大部分地區魚類停止能量攝入,而魚類生命活動又要消耗體內存儲的能量,所以在越冬停食前一個月左右需要改變投喂的飼料,以滿足越冬需求。越冬飼料應該改變哪些營養組分呢?
1、各營養物質的功能
⑴糖類主要是作為代謝能源。雜食性和植食性魚比肉食性對淀粉的利用率高;魚對糖元、纖維素和葡萄糖的利用比哺乳類差;因此魚飼料中的淀粉含量要求不高。
⑵蛋白質要維持正常的組織機能和補充損耗組織,并形成新的蛋白質以維持魚體的生長。魚類蛋白質的合成與溫度有關,在低溫環境下比高溫環境下的蛋白質合成率更高。
⑶脂類雖然是細胞代謝能量的重要源泉,但要保證細胞膜的正常結構和細菌完整性。細胞膜主要是由磷脂雙分子、蛋白質和糖構成。脂類物質最重要的是研究脂肪酸。
2、越冬前魚類飼料主要的營養物質的改變
⑴改變脂肪酸的類型
在對魚類飼料中的脂類營養的研究上,主要是研究脂肪酸的營養作用,并且飼料配方中的粗脂肪含量中起重要作用的也是脂肪酸。但是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在魚類越冬的生理代謝過程中,有非常大的區別。越冬飼料中應該使用的是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有以下兩方面的優勢。
①飽和脂肪酸比不飽和脂肪酸更容易凝固。
因為細胞膜是由磷脂雙分子層組成,細胞膜具有流動性,這種流動性影響著細胞的功能。如果細胞膜失去流動性,細胞就會失活,而大范圍的細胞失活會導致個體死亡。一般而言,脂肪酸碳鏈越短、越不飽,其熔點也就越低,細胞耐低溫的能力越強,魚也就能夠在越低的溫度下存活。
北方水面長時間結冰,魚更容易被凍傷。北方在越冬前應該投喂含熔點低的脂肪的飼料,減少魚越冬凍傷、凍死。比如亞油酸的熔點為-5℃,亞麻酸的熔點為-11℃。細胞膜上的脂肪酸類型會隨著飼料脂肪的類型而發生逐步的改變,所以要在停料前的1個月使用添加了短鏈不飽和脂肪酸的越冬飼料,越冬飼料的使用少于半個月的時間是無法有效的改變細胞膜上已有的脂肪酸類型。
②酶分解長鏈飽和脂肪酸供能的效率低于短鏈不飽和脂肪酸
魚類冬季需要分解蛋白質或脂肪來提供越冬需要的能量,這些能量可以來源于蛋白質或脂肪,如果不能有效分解脂肪,那就只能分解蛋白質供能,這就是魚掉膘的原因。然而,在魚體的生物化學反應中需要靠酶來催化,從而保障各種生命的基本活動正常有效的進行。但是酶的活性隨溫度而下降,如果在低溫條件下不能有效分解脂肪供量,是因為組成這些脂肪的脂肪酸是長鏈飽和脂肪酸。脂肪的脂肪酸鏈越長、越飽和,酶分解它們的效率越低,就會優先分解蛋白質提供能量,這樣的話掉膘就會更嚴重。
而動物的脂肪中大部分是長鏈飽和脂肪酸,用從動物的脂肪中提取的油脂作為飼料的脂肪酸添加劑,如果長期在越冬期較長的北方地區用于越冬料,會造成魚類越冬凍死;在華中,華東,西南等少有結冰的地區用于越冬料,會加大越冬掉膘率的情況。越冬飼料中使用短鏈不飽和脂肪酸,不但可以改變細胞膜上脂肪酸類型也可以增加脂肪組織中易于分解的脂肪酸的比例,降低越冬魚類的掉膘率。
⑵增加脂肪酸的含量
魚類的全價配合飼料中,通常不具體標出脂肪酸的含量和種類,只是使用粗脂肪來概括。而粗脂肪中含有大量的雜物,這樣一來無法保證在飼料中添加的脂肪酸是恒定的,雖然飼料中的脂肪酸的含量需求量不大,但是適當增加脂肪酸的含量有兩個重要作用。
下圖5是淡水魚正常生長期的飼料配方,粗脂肪含量4%。
圖5,正常生長期粗脂肪含量4%以上
下圖6是淡水魚越冬期的飼料配方,粗脂肪含量增加到10%。
圖6,越冬飼料粗脂肪含量10%以上
①減少蛋白質供能,降低掉膘
由于魚體內存儲的碳水化合物比較少和利用糖類的能力不高,所以只能在越冬時靠分解脂肪和蛋白質提供能量。因為脂肪分解釋放的能量為蛋白質的2.5倍,同時肌肉組織的含水量比脂肪組織多2倍。所以在提供同樣多的能量時,需要分解的蛋白質重量比脂肪重量多6倍。并且在正常的情況下脂肪分解供能的速度比蛋白質快,分解程度比蛋白質更徹底,因此通常在脂肪幾乎耗盡之后才進行蛋白質的大量分解。越冬飼料中提高短鏈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可以給魚體提供更多的能量,減少蛋白質的損耗,也就減少了魚體的掉膘率。
②滿足越冬前催肥要求
在魚進入越冬之前,通常都需要進行催肥,以保證魚有充足的能量儲備度過越冬期。對于肉食性魚類而言,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太差,只能利用脂肪來進行催肥,為越冬提供能量。
⑶增加其他營養物質
①淀粉
在魚類營養學的研究成果中,適量的增加糖類可以提高蛋白質利用率,從而減少飼料蛋白質的含量。由于雜食性和植食性魚對淀粉的利用相對較高,而且在低溫時期淀粉酶活性的下降程度相對于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下降程度是較小的。所以在越冬氣溫不是特別寒冷的南方地區,越冬期的飼料中淀粉是草、雜食性魚類性價比較好的能量來源,可以在保持脂肪比例不變的的同時增加淀粉的用量,降低飼料的成本來獲得較好的催肥效果。
②蛋白質
蛋白質用于維持正常的組織機能、補充損耗組織。北方地區越冬期長、溫度低,魚體細胞組織被凍傷或者受機械損傷后,需要合成新的蛋白來修復,越冬飼料的蛋白需求比生長期高。
魚類全價配合飼料中蛋白質的來源是植物性蛋白和動物蛋白以及菌體蛋白三種。草魚、鯽魚、鳊魚的飼料蛋白含量在28~32,使用豆粕基本可以滿足蛋白需求;青魚、鯉魚、黃顙魚、鮰魚、鱸魚等蛋白質含量需求高的品種,需要添加魚粉或菌體蛋白來滿足飼料的蛋白要求。正常生長期使用的蛋白含量高,高溫期使用的蛋白含量低,越冬前使用的越冬料蛋白含量要高于高溫期。
③維生素、礦物質和酶制劑
許多維生素的礦物成分,均以不同方式加入到相應的酶促化學反應系統中。由于停食后,維他命和礦物等營養元素都不能再在正常飲食中得到,維生素A、維生素D等可以在體內的脂肪中貯存,而大部分的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會被排出體外,而這種基礎的維生素需求將隨著漫長的越冬期間逐漸消失,從而造成動物過冬后的身體逐漸衰弱,所以就必須在越冬料中針對性的增加脂溶性維生素。低溫時所有的消化酶活性都會下降,營養物質的消化率在這個時候都降低,在越冬料中補充外源酶制劑,可以相對增強部分消化吸收效率,從而減少魚的掉膘。
3、營養物質代謝與肝臟的關系
肝臟是魚類重要的消化和非特異免疫器官,不論是糖類代謝、蛋白質代謝或是脂類代謝,都在肝臟中進行。糖代謝中的糖異生、血糖穩定及平衡,蛋白質的代謝,脂肪酸β-氧化、合成、改造和運轉、以及膽固醇代謝都在肝臟中進行。同時肝臟的膽固醇大部分可轉變為膽汁酸鹽,促進脂類吸收。肝臟中還儲存大量的多種維生素,并且合成輔酶。健康的肝臟(圖7)是魚類能分解脂肪和蛋白質的保障。健康、正常的肝臟應該是顏色鮮艷亮麗(鮮紅、粉紅等顏色),富有彈性,不油膩,邊界明顯,肝正常結構明顯,同時膽囊透明,膽汁不沉積。
圖7,健康的肝臟 圖8,不健康的肝臟
越冬飼料中需要增加保肝藥物和各種維生素的含量,并且提前保持一定時間的投喂。魚的肝臟不健康(圖8)往往是自由基對肝臟損害的直接結果。比如長期性的脂肪含量過高時,肝臟結構不清晰形成脂質化,肝表面油性重并有腫大現象;膽管和肝小管阻塞引起的膽汁回流淤積形成的綠肝;病變或貧血等引起的白肝、黃肝、花肝的情況;越冬前后的大段時間中出現問題的魚,絕大部分都是體質不好、肝膽不健康。通常情況下,生命是離不開自由基活動的,自由基的作用是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傳遞能量。自由基超過一定的量,疾病可能就會隨之而來。脂肪氧化、過高的能量蛋白比、霉菌毒素或惡劣的養殖環境和不規范的用藥都可能產生自由基。維生素E、維生素C、β-胡蘿卜素、微量元素硒等有助于減少多余的自由基,當身體不再有自由基侵害并提供充足養分時,肝細胞可大量再生。
二、從免疫學的角度認識魚類越冬
越冬期水溫低,細菌和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基本停止,魚類腸道中的致病菌威脅不大。需要重點考慮的是,越冬期魚凍傷或越冬前人為操作引起的機械損傷后,在傷口處感染真菌和細菌,在冬季短暫升溫時期,致病菌加快繁殖產生的水霉?。▓D9)和癤瘡?。▓D10)。感染前期由于水溫低,魚的活動降低,躲在水底深處很難察覺,水霉和癤瘡發展到后期在持續升溫的時候魚游邊和懸浮在水面才被發現。而此時發現的魚基本沒有治愈的可能。
圖9,水霉病 圖10,癤瘡病
當致病菌感染體表傷口時,魚的自身免疫就會開始發揮作用,清除病原。魚類的粘膜免疫系統功能很全面,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屏障,由腸道、皮膚和鰓及其表面的粘液組成,在魚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魚類的皮膚是魚類的一道物理和化學屏障,皮膚粘液除了物理隔離入侵的微生物外,還含有許多抗菌物質,包括抗菌肽、溶菌酶等。溶菌酶是一種能夠有效破壞細胞壁中肽聚糖的抗菌劑。
魚體體表的粘液是由魚的表皮中的粘液細胞產生,當溫度過低,魚體表皮細胞凍傷或者因其他原因導致魚體質下降,表皮中粘液細胞無法分泌粘液,魚體將失去體表黏膜免疫系統。不管是分泌粘液還是修護魚體表皮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脂肪,而這些蛋白質和脂肪都要從越冬飼料中補充后儲存在魚體內,在停料后當有需要的時候再消耗儲存用于自身。
三、越冬管理方案
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雖然池塘的上層和表層水溫很低,但是老舊池塘底部的淤泥中大量的有機質發酵,淤泥里面的溫度還是有十幾度,底部長時間發酵會產生硫化氫和甲烷,魚會大量的往溫度較高的底部躲藏,底部的魚密度很大,相應的養殖管理工作還要加強進行。
1、進入越冬前,至少提前一個月投喂越冬飼料同時加深池塘水位;進入越冬后持續低溫期適當間隔性少量投越冬料,天晴升溫及時少量投越冬料。
越冬飼料的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要高于生長期的含量;飼料中添加的脂肪是不飽和程度較高的短鏈脂肪酸;飼料中需要添加脂溶性的維生素以及添加有助于消化的酶制劑;添加免疫增強劑和保肝藥物。
同時對于飼料的生產工藝也有以下四點要求,以達到最好的使用效果。
⑴飼料需要達到緩沉懸浮的效果。越冬期間溫度很低,魚不會游到水面上吃料,只會躲在水底溫度高的地方,投入池塘的飼料必須能緩慢沉入水中,最終懸浮在水體底層,不沉入淤泥中。
⑵飼料在水中浸泡半小時不散、不化。越冬期魚的食欲下降,吃料的速度和動作都降低,所以需要盡可能讓投入水中的飼料保存時間長一些,一方面減少飼料浪費,另一方面確保魚能吃到飼料。
⑶添加在飼料中的維生素、酶制劑、免疫增強劑、保肝藥物等不容易損失和遭到破壞。飼料投入水中后到被魚攝食存在一個時間差,越冬期間這個時間差可能很長,在飼料與水接觸的這個時間段,飼料中一些營養性添加劑和免疫增強藥物、保肝藥會流失在水中。
⑷不使用粘合劑,飼料容易消化。越冬期腸道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粘合劑會增加消化吸收的難度。飼料原料經過發酵后制作成飼料,可以增加消化吸收的效果。
2、定期改底和解毒調水。北方在冰封之前、華中華東西南等無冰封期的地區,全程都需要定期改底和解毒調水,消除底部淤泥發酵產生的硫化氫和甲烷等有害物質。
3、保證充足的溶氧
越冬期間魚的呼吸耗氧量和水呼吸的耗氧量是下降的,但如果魚類出現嚴重貧血或者是池塘結冰的情況會讓缺氧的問題變得很嚴重。冬季池塘的藻類繁殖速度減慢,數量大幅下降導致藻類產生的氧氣也大幅下降。在水溫非常低的時候不能開增氧機增氧,否則會攪動水體降低底層溫度。
保證溶氧的措施:長期陰雨天氣及時使用增氧顆粒、使用鼓風機小功率緩慢增氧;持續天晴時,藻類豐都不足的池塘及時使用氨基酸肥水產品和藻種培養藻類。
4、疾病預防
越冬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主要有水霉、癤瘡(圖11,癤瘡嚴重后發展為爛身)、肝膽綜合癥、營養性疾?。ㄘ氀鸬臓€鰓(圖12)、蛀鰭)
圖11,癤瘡嚴重后發展為爛身 圖12,爛鰓
在上述的三點管理措施中,都能對以上疾?。ㄓ绕涫歉文懢C合癥和營養性疾?。┑念A防起到一些作用,下面對水霉和癤瘡的預防做一些補充。
引起水霉、癤瘡的原因:
主要是機械損傷導致體表受傷從而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維生素的缺乏導致免疫力下降,體表粘液分泌不足無法及時有效清除病原菌,病原菌長時間的繁殖侵襲組織,最終導致死魚。
⑴如果越冬期前要進行賣魚或者放魚入塘操作的池塘
預防建議方案:
①賣魚或放魚之前4-5天,先處理池塘水質,保持氨氮、亞鹽、pH、等指標正常;另外提前改底和解毒,全塘使用消毒藥物殺菌。
②賣魚或放魚前2天,使用調水產品和微量元素調節水質,培養浮游生物。
③網具和魚桶先消毒再使用,起網、捕撈的過程中,盡量減少損傷,使用桶帶水裝運魚,不使用魚框;魚運輸到池塘,放魚之前用碘制劑浸泡消毒10-15分鐘再下塘;魚下塘前池塘先潑灑維生素和增加活力的營養物。
④放魚第二天,全塘使用一次EM菌,放魚第三天,再使用一次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⑵越冬期前的正常預防
①及時檢查魚體,特別是體表錨頭蚤,鰓部車輪蟲、斜管蟲、指環蟲等,及時殺蟲和殺菌。提前檢查肝膽、腸道等內臟器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高魚體質。
②檢查水質理化指標情況,檢查水體藻類結構。理化指標超標要及時處理,藻類結構不好要及時調節。
處理方法:有好的外源水及時換水加水;使用EM菌降低氨氮亞鹽,調節菌相和藻相;天氣合適時使用芽孢桿菌分解老化藻類和有機質,提高透明度和調節藻相;藻類豐度不足及時補藻補肥。
③定期改底,解毒,清除底部有害物質和病原;加深水位;加強飼料營養。
⑶越冬期間的預防
①定期巡塘,發現出現病魚及時治療,發現水質問題及時處理。
②連續升溫時期,適當投料、補充微量元素和EM菌、改底和解毒。
③池塘出現結冰情況,需要人為破冰。
參考文獻
1. 林浩然.魚類生理學.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3
2. 麥康森 等.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12
3.陶青. 功能性飼料之魚類越冬日糧的設計.當地水產,2016.15
本文作者簡介:
王暉,現任漁美康集團技術宣傳部技術經理,從事水產養殖一線技術工作9年,水產類執業獸醫師。被中國水產動保大會評選為中國好漁醫,曾被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農校聘為水產養殖技術講師。
擅長四大家魚、黃顙魚、小龍蝦等品種的養殖技術和實踐生產環節,主持多個養殖品種的技術手冊編輯。